平面构成名词: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排列的方法,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立体构成:“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 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3.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前面所讲述的构成所使用的材料多用纸张材料为主,这是因为纸质材料是相对容易加工、非常常见的、最简便的基本材料,同时纸质材料的种类也很多。但在立体构成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参与是立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要件。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3、计算机色彩显示 

  我们知道物体的色彩是对色光反射的结果,那么,计算机显示器的色彩如何生成的?彩色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发光体。在显示器内部有一个和电视机一样的显像管,当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流打在荧光屏内侧的磷光片上时,磷光片就产生发光效应。三种不同性质的磷光片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光波,计算机程序量化地控制电子束强度,由此精确控制各个磷光片的光波的波长,再经过合成叠加,就模拟出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光。 

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 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 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 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 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 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 硬 、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 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 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 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 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 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 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 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 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 ,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 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 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 )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 。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 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 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 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 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 ,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彩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 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 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 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调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1.面积法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阻隔法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1)强对比 阻隔 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纯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2)弱对比阻隔 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纯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处理,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含蓄的色彩美感。 

  3.统调法 

  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色彩进行组合的情况 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谐协调之目的,往往用加入某个共同要素而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手法,称为色彩统调, 一般有三种类型。 

  (1)色相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同时都含有某一共同的色相,以使配色取得既有对比又显调和的效果。如黄绿、橙、黄橙、黄等色彩组合,其中由黄色相统调。 

  (2)明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白色或黟 以,以求得整体色调在明度方面的近似。如粉绿、血牙、粉红、浅雪青、天蓝、浅灰等色的组合,由白色统一成明快、优美的“粉彩”色调。 

  (3)纯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灰色,以求得整体色调在纯度方面的近似。如蓝灰、绿灰、灰红、紫灰、灰等色彩组合,由灰色统一成雅致、细腻、含蓄、耐看的灰色调。 

  4、削弱法 

  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纯度方面拉开距离,减少色彩同时对比下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起到减弱矛盾、冲突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纯度反差小,感觉粗俗、烦躁、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纯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如红+白=粉红、绿+黑=墨绿,它们组合后好比红花绿叶的牡丹,感觉变得自然生动美丽。 

  5、综合法 

  将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如黄与紫色组合时,用面积法使黄面小,紫 面大,同时使黄中调入白色,紫中混入灰色,则变成淡黄与紫灰的组合,感觉既有力又调和,这就是同时运用了面积法和削弱法的结果。 

  <二>色彩形式美手法 

  1.色彩平衡 

  (1)色彩对称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 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 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 、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 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常用的比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齐数列、贝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平方根矩形数列、黄金分割等。 

  (1)黄金比例 即1:1.618为其简约比数,实用中通常将色彩比例关系处理为2:3、3:5、5:8等序列。 

  (2)非黄金比例 色彩面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配合,都被 认为是富有对比情趣而值得采用的。因为只有一方处于大面积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小面积从属状态时,才能形成 色调的明确倾向,表现出对比美的和谐感觉。 

  3.色彩节奏 

  即明显带有时间及运动的特 征,能感知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强 弱及长短变化,是秩序性形式美的一种。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等,在色彩的更动、回旋中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一般有三种形式。 

  (1)重复性节奏 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体现秩序性美感。简单的节奏有较短时间周期和重复达到统一的特 征,事宜 机械和理性的美感。 

  (2)渐变怀节奏 将色彩按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移系列变动,它相对淡化了”节拍“意识,有较长时间的周期特 征,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应。渐变性节奏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推移形式。 

  (3)多元性节奏 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起伏也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亦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层次非常丰富,形式起伏多变。但如处理、运用不当,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噪色“不良效果。 

  4.色彩呼应 

  亦称色彩关联。为使用一或相关平面、空间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间有所联系避免孤立状态,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手法,从而取得具有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反复节奏美感。色彩呼应手法一般有两种: 

  (1)分散法 将一种或几种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画面的不同部位,使整体色调统一在某种格调中,如浅蓝、浅红、墨绿等色组合,浅色作大面积基调色,深色作小面积对比色,成为粉彩的高长调类型。此时,墨绿色最好不要仅在一处出现,相对集中以外,可适当在其他部位作些呼应,使其产生相互对照的势态。但色彩不亦过于分散,以免使画面出现平板、模糊、零乱、累赘之感。 

  (2)系列法 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同,整体的感觉。 

  5.色彩重点 

  在组配色调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进整体设计单调、平淡、乏味的状况,增强活力感觉,通常在作品或产品某个部位设置强调、突出的色彩,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重点色 一般都应选择安排在画面中心或主要地位 

  重点色彩的使用在适度和适量方面应注意如下几点:(1)重点色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与主调色发生冲突,抵消,而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感。面积过小,则易被四周的色彩所同化,不被人们注意而失去作用。只有恰当面积的重点色,才能为主调色作积极的配合和补充,使色调显得既统一又活泼,而彼此相得益彰。(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色彩。(3)重点色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多重点既无重点,多中心的安排将成为过头设计,将会破坏主次有别、井然有序的效果,产生无序、杂乱的弊端。(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设置重点色彩。(5)重点色同时应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 

色彩感情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一>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 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2)抽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这个示意图在在前面的网址里有详细介绍。后面就不贴了。) 

  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 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二>色彩性格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 、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 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 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 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 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 虚之感。 

  (9)灰色 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 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 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 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 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九宫格配色法

  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 

色彩秩序配色法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要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

  1、 立体构成的起源:

  但是“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

  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 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3.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前面所讲述的构成所使用的材料多用纸张材料为主,这是因为纸质材料是相对容易加工、非常常见的、最简便的基本材料,同时纸质材料的种类也很多。但在立体构成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参与是立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要件。

  一、立体构成的材料及加工工具

  在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中,首先必须把视觉形态落实为某种材料,这是进行造型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分类大致有几种,如:按材质可分为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等;按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可分为泥土、石块等自然材料与毛线、玻璃等人工材料;按物理性能可分为塑性材料(水泥)弹性材料(钢丝)等。我们为了研究方便,往往从物体形态的角度出发,把材料分成点材、线材、面材、块材等。

  立体构成材料制作所需要的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包括测量和放样工具(直尺、角尺、画线锥和画线规等),锯(夹背锯、鸡尾锯、钢丝锯、板锯和钢锯等),钻孔工具(弓摇钻、手摇钻、手电钻、麻花钻头和木工螺旋钻头等),切削工具(木刨、木工凿、板锉、圆锉、半圆锉、三角锉、铁剪和多用刀等),组装工具(老虎钳、台钳、锤鱼钳、冲子、螺丝刀和锤子等)及其它各种工具(油石、活扳手、锉刷和电铬铁等)。关于工具和技术操作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立体构成的材料加工中介。

  二、.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1.从材料的形态方面看点材具有活泼、跳跃的感觉;线材具有长度和方向,在空间能产生轻盈、锐利和运动感。由于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空间虚实对比关系,可以造成空间的节奏感和流动感,因此,给人以轻快、通透、紧张的感觉;面材的表面有扩展感、充实感;侧面有轻快感和空间感;块材是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体。它具有连续的表面,能表现出很强的量感。给人以厚重、稳定的感觉。因此,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的表现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以线材表现轻巧空灵;以块材表现厚重有力;以面材表现单纯舒展,我们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出发,正确选择材料的形态。

  另外,点、线、面和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当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改变原有的形态。如,点材朝一个方向的延续排列便形成线材,线材平行排列可形成面材,面材超过一定厚度又形成块材,块材向一定方向延续又变成线材。因此,在立体构成设计中要把握形态变化的尺度,以表现设计的形态构成。

  2.从材料的质地、肌理方面看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即使同一形态,采用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如:同是面材,金属板使人感觉冰冷、坚硬;玻璃板使人觉得透明、易脆;木板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塑料板让人感到柔韧、时髦。表面光洁而细腻的肌理让人觉得华丽、薄脆;表面平滑而无光的肌理给人以含蓄、安宁的感觉;表面粗糙而有光的肌理让人感觉既沉重又生动;表面粗糙而无光的肌理,给人感觉朴实、厚重。

  材料(Material)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在立体构成由的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物质材料的性能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赋子了材料肌理不同的心理效应,比如粗糙与细腻,冰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干燥与湿润,轻快与笨重.鲜活与老化等。

  物质材料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物理效能。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以及透明与否.可塑与否,传热与否,有弹性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立体构成的制作和加工,从而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时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巾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由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材科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从材质、形态、性能等都可以进行分类。在这里主要从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分类来讨论.研究部分材料的性能.特性.加工。

  1、木材

  木材是人们比较熟悉并在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自然材料,也是立体构成中较简便的材料。木材是孔隙性的有机材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弹性和强度,同时具有温和、松软、轻快的心理属性,并易出现变形、干裂、燃烧、虫蛀等现象。木材的种类也很多,不同的木材其物理特性、强度、木纹肌理等也各不相同。一般在立体构成中理想的木质材料是:木节少,纹理平直.成本低廉,比较容易加工和利于造型。如:锻木、云杉.白松,杨树等。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是锯割、刨削接合、弯曲和雕刻。

  锯割:锯割是利用木锯把木材进行分割的方法。一般木材被锯割后表面粗糙,给人质地疏松的心理效应。

  刨削:是对木材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即利用锋利的金属刀具切削木材表面,使木材外形符合设计需要,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刨削过后,木材经刨削而外形平整规范.给人整洁、结实、轻快、精神的心理感受。并且还能够更好地把木材的纹理表现得清晰。

  接合:木材的传统接合方式是榫接和嵌合.这些接合方法坚固自然,主要是利用木材自身的可切削特性,把木材接合处加工成榫头和卯眼,然后进行榫接和嵌合连接。这种接合方式在传统的建筑、家具中运用很广。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接合材料也应运而生。所以也出现了金属件的栓接、钉合、化学材料的粘合。

  弯曲:木材的可塑性、韧性是较弱,一般不宜进行弯曲加工。但把木材锯割成片状或条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韧性。再通过烘、蒸等方法加以软弱化处理,木材就可以进行弯曲加工,最后根据设计需要定型。

  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之分。是利用木材的松软物理特性,用各种工具改变木材的形状

  2、纸材料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其主要原料是麻类.稻草、麦杆、竹子、树皮和其他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不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等。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形,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三要是美工刀、剪刀等。

  接合:有插接、编接、粘接。粘接材料主要是双面胶、乳白胶等。

  立体构成的设计应用

  现代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而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

  立体构成教学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立足于对立体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立体构成的学习、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完善现代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某些立体造型设计的内容做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认识立体构成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门类,而这些艺术门类还可以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专业门类。

  立体构成与设计是有区别的。立体构成研究的内容是将涉及到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立体因素,从整个设计领域中抽取出来,专门研究它的视觉效果构成和造型特点,从而做到科学、系统、全面地掌握立体形态。

  立体构成与具体的艺术门类区别很大,在整个立体构成的训练过程中没有具体目的的条件限制(如专为某一种产品设计造型)。因此,每一项练习就必须从立体造型的角度去研究形态的可能性和变化性。

  立体构成能为设计提供广泛的发展基础。立体构成的构思不是完全依赖于设计师的灵感,而是把灵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通过逻辑推理的办法,并结合美学、工艺、材料等因素,确定最后方案。立体构成可以为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成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创造出来的作品可成为今后设计的丰富素材。立体构成是包括技术、材料在内的综合训练,在立体的构成过程中,必须结合技术和材料来考虑造型的可能性。因此,作为设计者来讲,不仅要掌握立体造型规律,而且还必须了解或掌握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研究和运用的艺术形式,空间问题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在空间的限定、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同时注入文化、环境、技术、材料.功能等因素,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

  空间以及空间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心理空间中,利用建筑材料限定空间.构成一个最小的物理空间。这种物理空间被称为空间原型,并多以几何形体呈现。由某种或几种几何形体之间通过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方法,相互组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

  这样,不难看出在建筑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法则被广泛的应用。建筑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组合构成是相同的.那些立体构成中的组合原理、规律和方法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被运用。

  二、立体构成与工业产品设计

  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工业产品设计,从喝水用的杯子到家里陈设的家具,从使用的各类电器到身上漂亮的衣着,还有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珠宝首饰装饰品,都是工业产品设计的范畴。工业产品设计是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惬意的一种手段。这种设计客观真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工业产品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工业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所以,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审美性和经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也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发展中,工业产品设计被更多地注入了精神和文化的内涵。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把抽象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抽象的理念就是创造性思维。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的创造性思维,掌握立体造型的规律和方法。常常有许多好的立体构成造型,只要融入实用功能就会成为一件工业产品的设计造型。 

 

三大构成

填空:
造型的基本要素广义上可以分为形态要素、机能要素与审美要素。
1、构成从内容区分,有纯粹构成和应用构成。
2、凡色彩都一定会具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相、彩度。
3、我们将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作光源。
4、色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无彩色与有彩色。
5、色彩混合分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三大类。
6、残像可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种。
7、配色时可大体考虑为三种节奏形式:渐变的节奏、反复的节奏、多元性节奏。
8、训练学生以形体的抽象,意在培养他们对形体的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和联想能力。
9、传统的三大构成指的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10、新艺术运动更加强调装饰、结构、功能的和谐统一,竭力追求形式的突破。
11、包豪斯是由格罗佩斯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领袖是蒙德里安,代表作品<红,黄.蓝.构图>.
12、骨架按结构可分为有规律性骨架和半规律性骨架。
0.纯粹构成主要是从理论上去认识造型观念和基本规律
1、光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一种是人造光。
2、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
3、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
4、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的是三种色立体:美国的(孟谢尔)色立体、德国的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5、中性混合包括旋转混合与空间混合两种。
6、色彩运用的最终目的是感情的传递。
7、“自然形态”包括有机形态、无机形态及其衍生的一切自然现象。
8、平衡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衡和独立平衡。
9、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10、19世纪下半叶,以莫里斯为代表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标志着现代设计的孕育。
11、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构成两大类。
12、骨架按功能可分为有作用性骨架和无作用性骨架。
13.构成视觉形象的造型元素是(点、线、面)  
14.(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5.(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成的
16.形状渐变,有具象形渐变和抽象形渐变两种形式
17.发射骨骼的种类: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
18.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9.肌理的配置:肌理与肌理、肌理与形体
20.减色混合三原色:品红、柠檬黄、湖蓝
21.色的错觉一般表现为边缘错觉和包围错觉两方面
22.立体构成的因素: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条件因素)
23.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24.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
25.造型所具备的条件因素有物理的、生理的及心理的三种主要机能
26.空间大致可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7.立体的感觉主要涉及的是量感和空间感,还有触觉和运动觉。
28.孟谢尔色立体:美国美术教师孟谢尔1905年创立.广泛采用的颜色系统,用以对表面色的分类和标定.

名词解释:
1.内含比例:是指单个形体内部所含 的比例,既我们常说的高宽长的比例。
2.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3.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色的亮度、深浅。
4.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肌”就是皮肤;“理”就是纹理、质感、质地。
5.加色混合:加色混合也称色光混合,即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投照到一起,合照出的新色光。
6.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其次,发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的渐变,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发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发射击具有很强的聚集;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
7. 特异构成: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8.空间概念:空间是物质的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所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视觉空间,具有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
9.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原则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这种创造(调配)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10.物体色和固有色的概念.
物体色:一个物体的色彩或颜料的色彩是由它的表面和光源光两个因素决定的.从光源发出的光若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或颜料,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
固有色:物体固有色来源于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以及外界条件的相对稳定.固有色是对显示色彩的概括和抽象.这一概念的广泛运用,是由于人们在表达事物的色彩特征时更愿意运用以往经验中的色彩印象.这种生活给与的经验色和印象色显得生动,亲切,很容易给人留下色彩的感性认识.
11.类似调和:即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造型要素作反复处理所产生的调和形式,由于各要素本身的特征相似其综合的结果较富抒情的意识,且具有柔和,融洽的效果。形的类似色的类似质的类似机能的类似
12.黄金比:将一条线分割成长短的两段,当短线段与长线段之比等于长线段与总长度之比时,这种分割我们称为黄金分割。其比称为黄金比。
13.色立体: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排列与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 简称色立体
14.色彩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彩混合.
15.减色混合:通常指物质的,吸收性色彩的混合.特点恰恰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彩度上较之最初的任何一色都有所下降,混合的成分越多,混色就越暗越浊.包括颜料混合和叠色两种
16.同时对比:将色彩的对比从时间上加以区分,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同一条件、同一范畴内眼睛所看到的对比现象称为同时对比。
17.10种明度调子: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最长调。
18.色性:指某一个单独特色的性质。

简答题:
1.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
答: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有两个方面:
(1).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一幅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
(2).发射线:即骨骼线.它有方向(离心,向心或同心).线质(直线.曲线或折线)的区别
2. 重复构成的基本构成形式有哪些.
(1).基本形重复构成: (2).骨骼重复构成: (3).重复骨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 (4).群化构成:
3. 简述配色的目的.
答:(1).纯粹追求美的配色,如美术作品. (2).重视实用化机能的配色,尽管其效果并不一定很美,像黄与黑的安全标志,群青与橘色的环卫工人服,主要是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3).既追求美又注重生活机能的配色,像服装,建筑,室内等设计的配色都属这类.配色目的决定着配色好与坏的审视标准.
4.群化构成的基本构成形式可归纳为哪几种:
答:基本形的对称或旋转放射式排列基本形的平行对称排列多方向的自由排列。
5.具体用色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一般暖色和纯色要比冷色和浊色面积小一些、当两色明度接近时,彩度高的色比灰色或低彩度色的面积要小、深与浅、冷与暖进行强对比时,应变化其面积、位置的关系、明度相同的色、尽量寻求一些色相变化。
6.在线的立体构成中,框架构造制作时注意事项
答:1、从材料两端顺轴的方向受压缩力而不弯曲的关键是有粗度,并且要考虑断面的形状;2、受力点一定要在材料的结合部;3、将节点作成较节时与刚节不同,由于其只能传递材料之间的压缩力或拉伸力,故而不能传递弯曲力。这是考虑节点之材料和形式的根据;4、材料自身虽不弯曲,但仍有倒塌的可能,故应把材料组合成三角形。

7.平面形成空间的因素
答: 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大小空间,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物体在礼堂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根据这一视觉现象,在平面中就会产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后的空间关系倾斜空间,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空间深度感曲面空间,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有深度的幻觉,从而造成空间感. 投影空间,由于投影本身就是空间感的一种反映,所以投影的效果也能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感.面的连续,在平面设计中面,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面的旋转也可以形成体,而体是空间中的实体,因此,能够形成体的面都具有视觉上的空间感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8.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答: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两种空间知觉并存,形态关系转化,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交错式幻象图,现实中的任何形体总是占有明确,肯定的空间位置,非此即彼.但是,在平面图形中可以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边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有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面
9.肌理对造型都有些什么作用
答:肌理可以增强立体感肌理可以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肌理的情报意义:所谓二次肌理,即远看的视觉效果,所谓一次肌理,即临近接触的效果.
10.简述形态的概念及分类.
答:概念:现实的立体世界,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看,有些可以用手去触摸,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外形,分类:现实相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有自然有机形态,自然无机形态.人工形态有人工具象形态和人工抽象形态.人工具象形态又分为写实具象形态和变形具象形态,人工抽象形态又分为理性抽象形态和非理性抽象形态.
11.利用单位线材进行构成的方式如下:
答:垒积构成桁架构造框架构造连续框架
论述题:
1、论述一下平面构成的特点
答: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有两方面的特点:、平面构成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地模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知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民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平面构成是一种高度强调性活动,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反映、视觉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计,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2、论述抽象形态的构成
答:抽象形态要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抽象构成基本上是运用点、线、面等几何形作为元素,并将它们进行有规律性的组合和非规律性的组合。与规律性的组合组成的效果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整齐划一的视觉。重复、近似、渐变等构成形式,都属地规律性的组合。非规律性的组合比较自由,能够给人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张力和运动感,能增加画面醒目、清晰及富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对比、集结、肌理、变异等构成形式均是非规律性的组合,抽象形态构成的形式主要是运用空间与形、形与形的重复变化,并运用光、色的运动规律设计出繁多的、眩目的、单纯的、明快的、简洁的、收缩的、扩张的等形式。
3.形象与空间的关系(“图”与“地”的关系).
答:形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之为”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而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的,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地”.”图”与”地”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常常可以进行互换.”图”与”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因而我们设计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图”与”地”的变化关系,以获取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

4.简述发射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
答: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关系:(1).在发射骨骼内纳入基本形.,基本形纳入发射骨骼内,采用有作用或无作用骨骼均可,但基本开元素排列必须清晰有序 (2).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使基本形融于发射骨骼中,突出发射骨骼的造型特征. 辅助线可以在骨骼单位中勾画,也可以是某种规律性骨骼(重复,渐变)与发射骨骼叠加,分割而成.(3).以骨骼线或骨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基本形即发射骨骼自身,无须纳入基本形或其他元素,完全突出发射骨骼自身.无须纳入基本形或其他元素,完全突出发射骨骼自身.这种骨骼线简单有力.
5.对比构成中排列对比的基本形的种类
答: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排列上的对比.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当图少地多时,包括围图,图就是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时,图包围地,地就是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时, 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因此在设计时虚与实是同等重要的聚散对比,在构成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也就是密集的元素与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大小对比,指构图排列上大小的关系,大小对比较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
6.论述形体视觉的基本特征.
答:①.单纯性.人们总是先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型.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征. ②.内聚性.物象在视觉上的聚集现象,是循着相似性原则进行组织的,体现了物象的群化性,说明了物象相互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③.方向性.视觉中的秩序.视觉诱导.线条都有方向性.同一个空间同一个物象.由于线条防线不同就有不同的视觉效应. ④.向光性.动物有向光,人的眼睛不需要经过特别的指引.控制.知觉总是被吸引到视野范围内的亮处. 以加强注视中心⑤.光色性.正常人的视觉可分辨130-200种不同的色彩,大千世界在光的作用下.会呈现绚丽多彩的色彩. 往复性.眼睛观察物象,是往复不停的运动着的.先总提而后中心. 再回到整体⑦.成形性.形象与视觉环境关系重大,视觉环境不同,成像情况就有显著区别.所反映的形象也各有千秋. ⑧.力能性.观察物象,视觉上产生运动和方向,构成了力感与动感,在心理诱导方向上产生的力度.形成了视线
7.带的构造(创造这种立体形态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带子的连续流动不能中断。而所谓中断,是指带子的弯曲出现褶或形成表现之间的交叉要把握运动的节奏.若加上宽窄,厚薄,曲率的变化,所创造的意味将更被强调使个别部分互相接触或近乎接触,造成空间趣味性.通过上下,前后及方向的变化,创造张力感觉.在局部引进有限的交叉表现(如果有用太我的交叉面地使连续流动的物质削弱甚至消失)可以造成型的趣味中心.
8. .浅谈你对形象组成元素点的认识 ?
答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显现.点是有形态,作用和性格,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它有点睛的作用,能够产生集聚视线的效果.如果当画面空间中有两个相同大小的点.各自具有它的位置.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即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当两个大小不同的点.大的首先引起注意,但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移到小的点上,最后集中到最小的点上.越小的点集聚力越强.当3点并在3个方向平均展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一个三角形.点有一种跳跃感,点的移动可形成线,点的聚集形成面,可产生错视的现象.明亮的点是暖色的点有处于签名的感觉.黑色的点或冷色的点,有后退的感觉.由于周围的点大小不同,就使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论述题

谈谈你对自己喜爱的色彩的认知.
红色.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
长,折射角度小,但穿透力强.对视
觉的影响力最大.知觉度高.不容
易丧失自己.想变成它色是非常
吃力的.红色我联想到太阳,火焰.
血液.红旗.使人感到兴奋.炎热.
活泼.热情.健康.感到充实.饱满
.有号召力.象征革命,表现为一种
积极向上的情绪.
黄色.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
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给人以轻
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
象.由于此色过于明亮,所以会被
认为轻薄.冷淡.性格非常不稳定.
容易发生偏差.稍微一碰到其他
颜色.就会失去本来的面貌.让人
联想到油菜花.向日葵.秋菊.都呈
现出娇嫩.芳香的黄色.黄色在我
国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古罗马
时期也被当作高贵的颜色.普通人
不准使用.黄色极易映入眼帘.
有表示紧急和安全的意义.
绿色. 绿色的波长居中,是人眼最
适应的色光.绿色的明度稍高于
红,彩度比较低.属于中性色.象征
春天,成长.生命与希望.是青年色
的代表.绿色性格温和.其表现力
丰富充实.转调的领域也非常宽.
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绿色是一种
间色.它与黄和蓝相配都可以取
得协调.
白色.白色是全部可见光均匀混
合而成的.白是阳光的色.给人以
光明,它又是冰雪.霜.云彩的色.使
人觉得寒凉.单薄.轻盈,白色在心
理能造成明亮,干净.纯洁.清白,扩
张感.
简述创造空间感的具体手法.
1.创造紧张感.2.强化进深.
3.空间流动感.4.创造场性
简述强调的形式法则
1.分解.2孤立3.指引
4.对比5.夸张.
简述统一形式法则.
(1).单纯,(2).秩序,
(3).反复,(4).调和.

论述形体视觉的基本特征.
1.单纯性.人们总是先找出其中容
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
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
一个完型.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
征.
2.内聚性.物象在视觉上的聚集现
象,是循着相似性原则进行组织的
,体现了物象的群化性,说明了物
象相互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
系.
3.方向性.视觉中的秩序.视觉诱
导.线条都有方向性.同一个空间
同一个物象.由于线条防线不同
就有不同的视觉效应.
4.向光性.动物有向光,人的眼睛不
需要经过特别的指引.控制.知觉
总是被吸引到视野范围内的亮处.
以加强注视中心
5.光色性.正常人的视觉可分辨
130-200种不同的色彩,大千世界
在光的作用下.会呈现绚丽多彩的
色彩.
6.往复性.眼睛观察物象,是往复不
停的运动着的.先总提而后中心.
再回到整体
7.成形性.形象与视觉环境关系重
大,视觉环境不同,成像情况就有
显著区别.所反映的形象也各有千
秋.
8.力能性.观察物象,视觉上产生运
动和方向,构成了力感与动感,在
心理诱导方向上产生的力度.形成
了视线.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础的训练 .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的多种视觉形式.是一种偏重于理性逻辑的活动,多数偏重于数学的美,秩序的美.
特点:1.它以知觉为基础。2.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自觉的,有意识的在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的区别.
(1).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是在非常有规律的反复中求变化,给人的感觉是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2).平面构成突破了几何图案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和空间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几何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中所追求的三元立体空间的错视效果.
简述形象组成元素点的认识.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显现.几何学中的点,只有位置而无面积和外形.
各种线对心理性格和影响
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线最善于表现动与静,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曲折线则有不安定的感觉.直线具有男性特征.有力度,稳定.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丰满,柔软,优雅之感.
形象与空间的关系.
形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之为”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而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的,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地”.”图”与”地”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常常可以进行互换.”图”与”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因而我们设计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图”与”地”的变化关系,以获取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
统一调和的方法.
(1).同一调和:同明度调和.同色相调和.同彩度调和. (2).类似调和:类似明度调和 ,类似色相调和,类似彩度调和.
对比调和的方法.
(1).赋予节奏序列.(2).赋予同质要求.(3).几何形秩序的调和.

如何理解抽象形态和具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构成分为骨架形式和自由形式.按其复杂程度有单一形式的骨架和复合形式的骨架.按功能可分为作用性骨架和无作用性骨架.按其结构可分为规律性骨骼和半规律性骨骼.自由形态的构成主要是强调构成中点,线,面等形态要素的运动节奏.即感情形式.
具象形态的构成规律与抽象形态的构成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具象形态有较为明确的形象特征,具有相应的内容.因而我们把具象形态的学习重点放在对具象形态的联想及内在意义的因果关系和关联作用的构想上,强调造型与内容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重复构成的形式.
(1).基本形重复构成:大的基本形重复,可产生整体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形重复,产生形态肌理的效果.
(2).骨骼重复构成: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使图形有秩序地排列,在有规律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基本形的骨骼形式.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规律性骨骼是按数学方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像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构成方法.非规律性骨骼是比较自由的构成形式,像密集,对比,变异等构成都属于非规律性骨骼.
(3).重复骨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用这种表现形式构成的图形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统一感.
(4).群化构成: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不像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浅谈你对形象组成元素点的认识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通过比较显现.点是有形态,作用和性格,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中心,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它有点睛的作用,能够产生集聚视线的效果.如果当画面空间中有两个相同大小的点.各自具有它的位置.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即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当两个大小不同的点.大的首先引起注意,但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移到小的点上,最后集中到最小的点上.越小的点集聚力越强.当3点并在3个方向平均展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一个三角形.点有一种跳跃感,点的移动可形成线,点的聚集形成面,可产生错视的现象.明亮的点是暖色的点有处于签名的感觉.黑色的点或冷色的点,有后退的感觉.由于周围的点大小不同,就使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渐变构成的形式.
(1) 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都可以达到渐变的效果.(2)基本形渐变:即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逐渐变化.(3)骨骼渐变:单元渐变,双元渐变,等级渐变,折线渐变,联合渐变,阴阳渐变. 
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
(1).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2).发射线:即骨骼线.
发射骨骼的种类
1,离心式.2,同心式,
3,多心式.4,向心式

形象特异的特点是什么
这里讲的形象特异是指具象的形象变异,主要是对自然现象进行整理和概括.夸张其典型性格,提高装饰效果.
简述发射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
(1).在发射骨骼内纳入基本形.
(2).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使基本形融于发射骨骼中,突出发射骨骼的造型特征.
(3).以骨骼线或骨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基本形即发射骨骼自身,无须纳入基本形或其他元素,完全突出发射骨骼自身.
简述基本形怎样协调.
(1).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2).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3).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试举三种对比构成的形式.
(1).方向对比.(2).位置对比.(3).空间对比.(4).聚散对比,(5).大小对比.
矛盾空间构成的方法.
(1).公用面,(2).矛盾连接.(3).交错式幻象图.(4).边洛斯三角形.
三次元空间(视觉空间)
一种具有高,宽,深三次元立体空间.
创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1).绘写.(2).拓印.(3).熏灸.(4).自流.(5).印刷或自印.(6).拼贴
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有什么区别?
视觉肌理是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触觉肌理是用手抚摸有凹凸的肌理.触觉肌理又分自然肌理,创造肌理(雕刻,压揉,烤,烙)

感觉和直觉判断力高低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成败的关键要素.

重像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意义:重像构成是通过图形相互重合,互借互用,互生互长,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以公用形为载体,有全部公用,局部公用和轮廓公用.它一般是以形的相似性,特别是通过外形的相同,内结构的相似这两种因素,去的形的功用与意识的共生.
变像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形的相似性,把一种形象渐渐地变为另一种形象.
意义:重像在于重合的意义,而变像在于过程的意义,也就是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变像是渐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领袖是蒙德里安,代表作品<红,黄.蓝.构图>.
学习构成一方面是训练理性,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复杂的视觉表面现象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
色彩构成与自然色彩写生的区别.
其不同之处在于非常接近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纯粹抽象的思维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它扩大了人们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人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而构成形式本身也给与画家更多的主动和自由.因此色彩构成是一门色彩创造学. 

物体的形态越单纯,往往带给我们力感越充分,而形态越复杂会引起我们视觉的混乱.

费波纳奇数列:这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费波纳奇研究仙人掌生长的秩序所发现的数列,是取前两项的和等于后项形成的数列.会发现它们都与黄金比1.618相当近似.
物体色和固有色的概念.
物体色:一个物体的色彩或颜料的色彩是由它的表面和光源光两个因素决定的.从光源发出的光若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或颜料,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
固有色:物体固有色来源于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以及外界条件的相对稳定.固有色是对显示色彩的概括和抽象.这一概念的广泛运用,是由于人们在表达事物的色彩特征时更愿意运用以往经验中的色彩印象.这种生活给与的经验色和印象色显得生动,亲切,很容易给人留下色彩的感性认识.
孟谢尔色立体:美国美术教师孟谢尔1905年创立.广泛采用的颜色系统,用以对表面色的分类和标定.
形态与色彩的关联有哪些?其意义何在?
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1).面积与色:色面积的大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力最大.(2).形状与色: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3).色形态与色表现:正方形象征着静止的事物,三角形象征着思想,圆则代表着处于不停运动的精神.
肌理在色彩对比中的重要性.
(1).理解肌理与色彩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表现和创造不同带有肌理感的视觉效果.
(2).即使是同一个色,因不同肌理呈现出来的色泽不完全相同,所以带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也不完全一样.
平衡的两种形式:对称平衡,非对称平衡.

简述配色的目的.
(1).纯粹追求美的配色,如美术作品。(2).重视实用化机能的配色,尽管其效果并不一定很美,像黄与黑的安全标志,群青与橘色的环卫工人服,主要是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3).既追求美又注重生活机能的配色,像服装,建筑,室内等设计的配色都属这类.配色目的决定着配色好与坏的审视标准.

相对于抽象形来说,具象形限制了想象,增加了更多的视觉因素.

立体构成的因素: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条件因素)
简述形态造型的几种方法.
(1).形态元素的造型法,(2).几何形的造型法.(3).数理形的造型法.(4).仿生形的造型法,(5).有机形的造型法.
简述形态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现实的立体世界,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看,有些可以用手去触摸,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外形,仅用形状去描述,不能完全确定这个立体.所以我们称之为”形态”.
分类:现实相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有自然有机形态,自然无机形态.人工形态有人工具象形态和人工抽象形态.人工具象形态又分为写实具象形态和变形具象形态,人工抽象形态又分为理性抽象形态和非理性抽象形态.
论述构成形态的艺术要素.
1).形: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原质,它不仅是指物体的外形,轮廓,形体,相貌等,还包括了物体的结构形式。
<1>.点:点在集合学上的定义是”只有位置,而不具有大小的面积.是零次元的最小空间单位”.
<2>.线:线在几何学上的定义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不具有宽度与厚度”.
<3>.面:在几何学的定义上,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同时也是”立体的界限或交叉”.
<4>.体:体在几何学上被解释为”面的移动轨迹”;在造型学上,体被理解为是一种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或高度,厚度三个次元所共同构成的”三度空间”或”三次元空间”.
色:色也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原质.光的物理性质决定于振幅与波长两个因素.

 

考试

<<立体构成>>是装饰艺术设计和美术教育两个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笔试)和实践(完成一件立体构成作品)两部分。立体构成是三度空间的一种体验,它作为学习研究形态创造规律的方法之一,作为形态设计和其他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已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设计教育界所重视。为方便同学们在搞好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创作水平,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特将本课程重点内容予以说明。

重点内容

1. 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的最基本的观念。

2.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新立体的探求包括对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两个方面。

3. 立体构成又是对实际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4.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的区别。

5.关于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点、线、面、体与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的差异。(2)立体构成中点、线、面、体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

    6.关于色彩(1)立体构成的色彩是实际占据三度空间的材料的表面色彩,这些色彩要受实际空间显光影效果的作用,要受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工艺技术、材料质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2)立体构成色彩包括形体的本色和经人为处理过的色两部分。

7. 关于肌理,立体构成的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材料有本来的肌理和经天然或人工处理后的肌理。肌理还有触觉优先型和视觉优先型之分,立体构成的肌理属触觉、视觉综合的肌理。

8. 形式要素:单纯与经济,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稳定与轻巧,比例与习惯,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多样与统一。

9. 材料分类法:(1)不同材质(2)自然材与人工材3)有形材与无形(4)不同物理性能的材料(能各自举例说明)。

10. 技术要素:立体构成的技术制作的主要步骤:1.创意→2.计划→3.图样→4.选材→5.测量和放样→6.初加工→7.精加工→8.成型→9.组接→10.抛光→11.上色.

11. 二点五维构成:又名半立体,是位于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造型。

12. 线立体构成1)包括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2)线框、桁架是两种重要的硬线材构成的基本单位。(3)软线材构成常用硬线材作为拉引软线的基体;另一种软线构成是结索构成,它不必用硬材作引拉基体。 

13. 面立体构成1)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①折曲加工;②压曲加工;③弯曲加工;④切割加工。(2)面构构成的结构形式包括:①板式结构(薄壳构成)加工方法:直线折曲构成,曲线折曲构成,切割拉伸构成。②柱式结构(透空柱体)。③几何形单体结构。④多面体的变异结构。⑤单体聚集结构,集聚形式:圆盘式,片状渐变式,管状式,块状式。⑥仿生结构,包括人物造型类,动物造型类,植物造型类,其他景物造型类。⑦面群结构(层面排出)。

14块立体构成1)单体。(2)组合体。

15线、面、块综合构成。

    关于《平面构成》课程期末复习考试的说明

考题为文字题与设计题,文字题占20分,题型为填空、名词解释或问答题,设计题占80分,要求将教材中重点复习内容所涉及到的构成选1~2个综合运用。

附: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韵律及其表现形式

2. 创意

二、简答题:(10分)

在立体构成的理念中,形态和形状有什么区别?

三、实作题(80分)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件薄壳构成作品。

要求:1.所用材料为纸质材料。

2.作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3.加工形式不限,可选一种,也可多种

          4.所完成的作品要有明显的凹凸感变化。

    提示:薄壳构成的具体加工形式有直线折屈构成,曲线折屈构成,切割、折弯等等。

四、考试准备

学生应准备制作立体构成设计的各种制图工具以及墨汁等。

考场应准备学生绘制作体构成设计图用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