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chán)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流派。

改变创意工坊的设计师基于近20年的设计经验,可为您提供中小型空间的全案设计,并提供软装产品设计,采购建议、如需咨询请加主创设计师微信。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处,静思,解惑;这个解释,已经是最入世的,最能让人理解的说法。而独处饮茶,在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改变创意工坊的设计师基于近20年的设计经验,可为您提供中小型空间的全案设计,并提供软装产品设计,采购建议、如需咨询请加主创设计师微信。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改变创意工坊的设计师基于近20年的设计经验,可为您提供中小型空间的全案设计,并提供软装产品设计,采购建议、如需咨询请加主创设计师微信。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 ”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茶道传入日本,茶禅一味成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时期茶圣千利休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

宋朝茶道
北宋政和初年,圆悟克勤禅师辞去成都昭觉寺教席之职,出三峡南游。当时,丞相张无尽寓居荆南,以禅学造诣精深而自居。克勤闻之,停船拜谒。两人商讨《华严经》旨要,克勤之论时而玄远空灵,时而平实贴近。张无尽赞之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以师礼邀留克勤住持夹山灵泉禅院。克勤住持夹山,潜心著述。其传世之作《碧岩录》被誉为“禅门第一书”。后来,枢密邓子常奏请高宗皇帝赵构赐克勤以紫服,诏克勤住金陵蒋山、天宁万寿等寺。高宗皇帝又召见克勤,褒宠甚渥,赐号“圆悟”。后来,《碧岩录》一书被当时在杭州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日本。该书流传到日本后,开启了日本禅宗先驱者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人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圣,寺院出身,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他撰写的《茶经》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

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着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规则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名其曰“茶汤会”。
日本禅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 ”茶亭建筑雅致,环境清幽,是我国禅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

禅茶与八正道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着后才能生起。
2 .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 .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等等就是正语。所谓直心为道场,修行人须光明磊落、坦荡荡、和蔼可亲地说话做事。出世间正语要求较严,不专心修道四处游说、行咒术、算卜、仰观星宿等言辞即是没做到正语。 品茶时当然不可论及东家长西家短的是非以及谈论与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无关的事情。
4.正业:不违法,不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等就是正业。修道时修无漏慧,住于清净梵行之中,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也为正业。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从事赌、淫、盗、猎、宰屠、毒品、军火买卖等都为邪业。而且这个盗很广义,我们占小便宜,甚致偷税漏税都是盗。因此,凡不属于我们的利益我们硬要占为己有都为盗。 禅茶人当然要坚守正业。
5 .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毒品或嫖赌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若是出家人,则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
6 .正精进:如法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反之为邪精进。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努力修行,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 吃茶就老老实实吃茶,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一门深入。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忆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头,念经、念佛、念佛咒等都为正念,否则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层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恶的心念也为失去正念。 时时刻刻不离禅茶之“平常心”。
8 .正定: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为外境诱惑而沉论、迷失也为正定。对于修行而言,对境无心即是正定,正确的禅定是我们转识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发慧)。外道气功也修禅定,有的则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弯路或走火入魔)。修习正定者才有开启大智慧的无上果报。
禅茶与清净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
经常听到佛教的朋友们说发心,一般所说的发心,不外乎出点钱出点力,这是发小的心。经典上说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真发心。发菩提心又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才可以无我,才可以牺牲自我度一切众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所讲的清净心。诸大菩萨虽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敦煌壁画第61窟东壁北侧维摩诘经变

“茶禅一味”。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改变创意工坊的设计师基于近20年的设计经验,可为您提供中小型空间的全案设计,并提供软装产品设计,采购建议、如需咨询请加主创设计师微信。